文明礼让,善莫大焉——第十二周班会学习材料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9日 点击数: 【字体: 查看评论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文明礼让,善莫大焉” !谦让,就是你跟奶奶都想吃一碗菜的时候,你让奶奶先吃,这就是谦让。你在公共汽车上自觉把坐位让给长辈、孕妇、小孩、残疾人等,这就是谦让。

中华民族泱泱大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文明古国,谦让也是我们的一种传统美德。提到“谦让”,相信同学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孔融让梨。但是,正因为人人都知道这个故事,老师今天不愿老生常谈。给大家讲一个“三尺巷”的故事:

听到题目大家就知道,这个故事与“三尺巷”有关。这段故事发生在江苏省泰州市。

泰州的许多民居,大都是明清时代的建筑,无论是官宦还是商贾、名流,其住宅极为讲究。有了钱,不是置地就是买房产,为了子孙后代着想,大兴土木工程,住房有几进,除了有私家花园外,大小天井、东西厢房、客厅、书房、厨房俱备,故有几世同堂,共享天伦之乐之美称。一般户与户之间是一墙相隔,也有以巷子相隔。

这个故事说的是相邻的两户人家,一家在外地做官,另一家是本城的大商人。两家都在建房子,房子建得差不多了,在砌围墙时,双方为地界发生了争议。泰州人素来就有“寸土必争”的老传统,不要说邻里之间,就是兄弟之间为了祖业也有吵得不可开交,闹到最终,“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为了区区三尺地,无论是官宦人家还是商贾大户各不相让。做官的那一家,拿出杀手锏——连忙去信给官人告状。

隔不了多久,官人来了回信,信上说:“来信为争三尺房,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信上说的很明白,官人既来信,家里人就遵照嘱咐,在离原地界退后三尺的地方砌上围墙。对面的大商人,看到此景,深受感动,也在原地界退后三尺的地方砌上围墙。这两道围墙中间形成一条巷子,后人就给这条巷子取名为“三尺巷”。“三尺巷”的宽度,不是三尺而是六尺宽。

这个故事一直流传下来,留给后人很多令人深思的启示。由此我想到近日校园里的一些事情。很长一段时间,老师们饱受课间如厕难之苦。课间老师们想上教职工厕所常常发现里面人满为患,只好尴尬地站在门口望厕所兴叹,有时预备钟响了,不得不强忍着把“三急”又拖进教室。为解教职工课间如厕之难,课间如厕之苦,学校不得不在教职工专用厕所门口贴上提示语。熟料次举招致了个别学生的误解,认为学校厕所有等级之分,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当年有关部门的建筑设计,就充分考虑到学生、教职工如厕的问题,因此,在高一二三教学区,均设计、并在每一楼层建造了专供学生使用的卫生间,基本解决了学生如厕问题,而教职工专用卫生间仅在行政楼设计,一三五层是供男教职工使用,二四层供女教职工使用,且每一间卫生间仅有区区四个卡位。请同学们想想,全校92个教学班,每节课有92个老师上课,还有实验室老师、各处室工作人员,众多男教职工只能使用三个卫生间12个卡位,众多女教职工只能使用两个卫生间8个卡位。可想而知,这专供教职工使用的卫生间下课时被同学们占用了,老师们如厕时只能内急扰扰,哀叹连连了。

老师们为大家的健康成长付出是如此之多,而作为学生,难道不应该为你的老师想想吗?谦让老师,是尊师重道的实际表现,不与老师争卫生间,更是懂得感恩、文明礼让素养高的一种表现。因此,希望同学们理解学校在教职工专用卫生间粘贴提示语的无奈之举,也希望同学们上厕所时多走几步路,到专供学生使用的卫生间,不要在课间再去挤占教职工专用卫生间了。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证明作为一中的学子,你是有文明素养的,你是尊敬师长的,你是传承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谦让美德的。

谦让是一种胸怀,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养。它可以化解仇恨,消除误会、增进和谐。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些谦让和宽容,让我们拥有一颗豁达之心,让青春在谦让中妩媚、靓丽,让生命在谦让中厚重,高贵!

 

 

 

 

 

 

 

附:12周工作提示

1、         家长会材料要形成教案,周五前由年级收齐后打包发送到德育处邮箱。家长会问卷调查,各年级作好分析统计后,将问卷及分析数据统一交德育处。

2、         周六晚7:30在运动场举行“灿烂时光”校园十大歌手大赛,班主任组织好学生参加。

3、         示高复查需要。各年级补做05-12年年级计划、总结(每年一个,但要体现春秋两个学期特点),24日前打包发送德育处邮箱。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收藏]     [打印文章]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