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风格 中国精神 中国气魄走向世界”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2日 点击数: 【字体: 查看评论

——第七周主题班会学习参考资料

2012年10月11日,北京时间19时,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这个夜晚,属于中国作家,属于中国文学,属于中国。

  中国作协:对中国文学发展意义重大“这是莫言的喜事,也是所有中国当代作家的喜事。这是几代中国作家的梦想!”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何建明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时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不只是对莫言文学创作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一百多年来一代代中国作家的肯定,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界的肯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的强大,以及世界影响力的提升。”

    何建明认为,莫言在当代中国作家的代表性,首先在于他是一个强烈关注现实的叙述者,“莫言继承了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特别突出地按照民族讲故事的写法进行创作。现实主义的写法也是世界文学的主流,莫言正是代表了现实主义创作的方向。”

    基于此,何建明高度评价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意义。

    “这些年,人们认为文学似乎边缘化。但是,包括莫言、贾平凹、张炜等一大批当代中国作家,始终在默默地关注中国社会,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展现中国的时代、历史变迁。他们的视角、笔触、感觉,与国家的命运连在了一起。这种文学创作是严肃的,代表了文学创作的本质意义。因此,莫言的获奖,对中国文学发展意义重大。”

何建明最后说:“文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原创的最重要的部分,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让人重新思考并自信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创造力,这对中国的文化建设,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文学界:以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气魄走向世界

    “祝贺,很为莫言高兴!”著名作家王安忆传递出中国作家的共同感受。

    著名作家王蒙对媒体表示:“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说明中国当代作家以及中国当代文学成就获得了世界关注。”

    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辑史领空认为,莫言此次获奖得益于两大因素:一是他的作品从题材到语言都非常有特色;二是莫言的作品被大量翻译成世界各种语言。“随着莫言的获奖,世界将把目光更多地投到中国当代作家身上。这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非常重要的一步。”他说。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过莫言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蛙》。出版社总编辑郏宗培说:“莫言的文学创作立足于他的故乡高密,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乡土,以他交织着‘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现实’的众多文学作品,向世界呈现了一个‘有悠久历史、经历过波折磨难,但始终向往美好生活、肩负重轭前行的伟大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

    “在传统阅读受到挑战之时,莫言的创作获得世界文学最高荣誉,给了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坚信文学力量的作家和读者以很大鼓舞。”著名作家彭学明说。

    湖北省文联主席、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熊召政表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中国文学要想走向世界,就应该保持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气魄。

中国文学如何走向世界?莫言获诺奖引发三大思索

以书写山东高密乡村形成鲜明文学风格的中国著名作家莫言11日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一次标志中国当代文学进入世界主流社会视野的重大文化事件。而它也为推动中国当代文学融入世界留下了许多启示和思索。

    毋庸置疑,中国已经拥有包括莫言在内的不少世界一流作家,但中国文学与世界的交流还是存在着不小的障碍。莫言此次获得西方最受关注的文学奖项是一次奇迹般的突破,但中国文学要真正走向世界依然任重道远,它必须善于触动灵魂、书写人性、摈弃浮躁、关注现实,还要通过翻译努力跨越文字和文化的围墙。

    中国文学应该关注现实、书写灵魂

    长期居于世界文坛一隅的中国当代文学如何给世界带来贡献?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赞扬莫言的文学作品发人深省。评论说,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

    许多评论指出,莫言在《红高粱家族》、《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长篇小说中,以乡土中国为原型塑造出了一个充满生命张力、寓言式的而又充满深厚历史感的世界。

    《收获》杂志执行主编程永新说,莫言诡谲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创造力令人赞叹。他更以持续30年的丰盛的文学创作为世界提供了“中国经验”。

    莫言的想象力从来不脱离现实: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蛙》通过一个乡村妇科医生来反思计划生育、代孕生子等社会问题;《檀香刑》则通过描写暴力、酷刑和苦难,来警醒世人抑制欲望和邪恶的天性。

    莫言的笔下不回避黑暗和丑恶,他通过写作来解剖人类灵魂和社会,认为“只有跟恶和平共处,善和美才可以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莫言还曾多次表示“作家要写灵魂深处最痛的地方”。

    在巴金故居纪念馆副馆长、文学评论家周立民看来,“莫言的贡献在于,他从《红高粱》开始,就在寻求讲述中国历史与现实的方式。他始终没有从当代中国的现实中退场。”而缺乏对现实的关注、正是当下不少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软肋。

    需要拒绝浮躁的写作态度

    今年57岁的莫言小学辍学,1981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踏上文坛。三十年来他的写作态度始终如一:摒弃浮躁世界诱惑,潜心文学创作。

    与莫言相识二十多年的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郏宗培形容,无论是当年初登文坛的腼腆少年,还是后来名满天下的著名作家,莫言“始终低调、窝在山东老家的乡村里写作”。

    在今年上海书展上,莫言对微博的一席直言曾引起纷扰。“我经常在睡不着觉时,闭上眼想象:此刻的空中有数以千万条计的短信、微博,在不断地覆盖。上亿人在写微博,将来有谁的微博能够留下来?绝大多数微博都是写作者自娱自乐、自我膨胀的产物。”

    与一些作家热衷于网络曝光率、关注度和点击率相比,莫言始终保持着一个写作者的原色和对文学的虔诚。

    中国文学需要翻过“翻译围墙”

    程永新指出,莫言获得诺奖,将大大鼓舞与刺激中国作家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回顾历史,鲁迅、沈从文都曾经离诺奖很近。但不可回避,“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汉语的特质,还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中国文学与世界的交流还是存在着不小的障碍”。

    事实上,中国已经拥有了一批世界一流的作家,在世界上也享有广泛声誉。王安忆、王蒙、北岛、欧阳江河、苏童、余华、格非、贾平凹等众多作家正在让中国当代文学不断前行、惊喜不断。

    “中国文学一直在进步。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要说不足的话,我们缺少强大的哲学背景,还缺少一点宗教情怀。”程永新说。

    但唯一令人忧虑的是翻译成为阻隔中国文学和世界联系的围墙。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辑史领空认为,莫言此次获奖得益于两大因素:一是他笔下的乡土中国吸引西方文学界和读者。二是因为莫言的作品已经被大量翻译成世界各种语言,不仅仅是英语,还包括很多小语种,在西方的传播比较广泛。

    以诺贝尔文学奖的所在地瑞典来说,莫言就有三部代表作被西方汉学家陈安娜翻译出版,分别是:《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苔之歌》、《生死疲劳》。“中国当代虽然有许多像莫言一样的优秀作家,但他们的作品往往很少被以精妙的翻译介绍给世界各国的读者。”

史领空期待,随着莫言的获奖,世界将把眼光投注到更多的中国当代作家身上。这也会激励更多外国翻译者、作者来翻译介绍中国的文学作品,这对于中国文学真正走向世界意义极其巨大。而与此同时,中国的作家、出版界、文化界等方方面面也应该增强文化交流意识,推动更多中国优秀当代文学作品走向西方读者。

莫言简介:莫言(19552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莫言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8月,莫言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10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81年 开始创作生涯,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

  1986年 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1991年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并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1997年 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1997年 脱离军界,转至地方报社《检察日报》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剧本。

  2000年 《红高粱家族》获亚洲周刊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2001年 《檀香刑》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

  2003年 《檀香刑》获第1鼎钧双年文学奖

  2005年 再次失手于茅盾文学奖。《四十一炮》获第2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获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06年 出版第一部章回小说《生死疲劳》获颂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20061215日,【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莫言以十年34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0位,引发广泛关注。2007911日,中国作家富豪榜的子榜单【中国作家实力榜】发布,由包括朱大可、谢有顺、陈晓明在内的十位文学评论家共选出了58名作家上榜,其中莫言9票高居榜首,余华、史铁生、阿来王安忆6票同居次席。

  20077月出版散文集《说吧,莫言》。这套书分为三卷,约100万字,全面展示了莫言的心路历程。

  2008年 《生死疲劳》获第2红楼梦奖首奖。

  长篇小说《四十一炮》系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最终入围作品。

  200912月,出版长篇小说《》,创作手法别具一格,小说由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讲述了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表现一个时代的难和痛。

  20118月,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111月,受聘请为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1]

  20111124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投票选出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委会副主席,莫言当选副主席。

  20125月受聘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2]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收藏]     [打印文章]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