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校园风光校园视频学校发展领导之窗组织机构校史沿革规章制度
校园新闻公示公告招生招聘周程安排
科研动向课题研究课程设置队伍建设课例展示资源下载教学视频
成绩查询教务快讯资源下载
专题教育德育队伍德育活动学子风采德育课程德育在线心灵驿站爱国主义班主任信息资源库
党员风采支部建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政策文件
法律法规调研文章工会要闻
幼儿园动态领导机构幼儿园简介
资助信息学生会社团联合会一般新闻
龙湾校区龙岗校区
语文工作坊梁小金工作室何萍工作室
郭思乐教授语:“相信学生,让学生带着不完善蓬勃成长!”——题记
(钦州一中高一政治组 文爱福)
【摘要】 老子有云:“道可道,非常道。”意即道之可道者,非恒常之至道也。生本教育之“道”,艺术精深,感悟生本教育,谛听教育春天,在生本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敢“放”、敢“还”、敢“退”、敢“议”,多一份源自于内心深处的那份对学生的信任和对生命的尊重,相信学生,“静待花开”。
【关键词】 生本教育, 信任, 学生, 静待花开
给力九月,秋风送爽,我初次参加在广州举办的第60届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欣喜归来,心中感慨万千,被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所震撼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其无穷的魅力与感染力深深扎根在心底的深处。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主持开展的,是由课题研究带动的大型教育整体改革实践。自1999年作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课题始,后成为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了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喜乘广州“生本教育”之行的春风,让我真切地走进了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大殿堂,细心聆听教育的春天,感悟教育的真谛。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生本教育最核心实质的理念。
走进生本教育,感悟教育真谛。广州“生本教育”之行触动我内心深处对教育的无限思考,结合此行“生本教育”的研习,我粗浅的简析我对生本教育理念与实践的理解和体会。简言之:四个“敢”
1. 敢“让”——突出学生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一直为现代教育所关注。从认识论角度来看,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认识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知识和技能是认识的客体,学生是认识的主体,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教师要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生的学习,从设计教学转向设计学习,要变师本的“有为”为生本的“无为”。生本教育要求我们教师不做“拉动学生的纤夫”而应该做“生命的牧者”,要像牧者一样,成为是学生的服务者,帮助者。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
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的课堂几乎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敢“让”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时间都几乎都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思总结,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2.敢“还”——突出学习
生本教育下需要教师具有敢“还”的豪情,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郭思乐教授所创建的“升本教育”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探究出四个环节:一、设计前置学习;二、小组合作探究;三、学生上台展示;四、评价激励超越。其中,第一个环节——设计前置学习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环节之一。课前的前置学习准备,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翻阅各种书籍来收集各种资料等等。在收集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又使自己在查找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合作,不断的提升自己,达到“先学后教”的目的。
生本教育下突出学生学习,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更基于学生的自觉度和高度自觉性,而且教学亦须学生在老师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生本的课堂是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是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充分体现培养学生会学习。能学习,会终身学习,会做人的能力。
3.敢“退”——突出合作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是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在我看来,合作,不仅是人们交流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一种态度、一种精神,更是一门艺术。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生本教育突出强调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在合作的学习中,他们各有分工:有组长,副组长,主持人,记录人,发言人,主要讲解人,还有补充说明评价人等,他们各负其责轮流上台发言、展示学习成果、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生本教育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碰撞的是思维的火花,交流的是丰富的思想,凝聚的是小组的心血,收获的是团队的喜悦,其重要性和实效性不言而喻。可见,因为教师敢“退”,回头发现的是学生一片交流合作的海洋,激昂而振奋。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啊!
4.敢“议”——突出探究
学习需要善于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生本教育呼唤探究性学习,生本教育更是提供给学生探究议论的平台。
探究性学习主要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
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进入21世纪,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然而,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销蚀。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沿袭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他控行为。学生常常在盲目、“无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和作业,很少能独当一面地从事完全自控的学习活动。这种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完全丧失了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的长远价值与意义。从指导与自主的关系来看。传统教育过于重视师本,对学生的创造力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生本课堂是探究与交流的课堂。生本教育要求学习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不仅包括课堂上的开放,而且包括课外的开放;生本教育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自主实践,既要独立学习和整合学科知识、对学习问题及任务独立探索,又要积极与其他个体协作交流;生本课堂要求教师不要轻易将问题和任务的结果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经过讨论、实践、探索等方式与伙伴一起归纳、推理和总结得出。
通过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个性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使人类群体的智力资源有效转化为个体智力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健康的社会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些品质都是终身学习社会所必需的。
综上所述,在我看来,在生本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敢“放”、敢“还”、敢“退”、敢“议”,都源自于那一份对学生的信任和对生命的尊重。
老子有云:“道可道,非常道。”意即道之可道者,非恒常之至道也。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生本教育之“道”,艺术精深。感悟生本教育,谛听教育春天,让我们多一份源自于内心深处的那份对学生的信任与对生命的尊重,“静待花开”。正如郭教授所言:“孩子们的成长就像果树成长一样,只有等到他们的花期到来,才是有花可看的,你太急着要看,就会破坏他本身的成长节奏。即使看到了花开,也不是最具有生命活力、最本原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