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校园风光校园视频学校发展领导之窗组织机构校史沿革规章制度
校园新闻公示公告招生招聘周程安排
科研动向课题研究课程设置队伍建设课例展示资源下载教学视频
成绩查询教务快讯资源下载
专题教育德育队伍德育活动学子风采德育课程德育在线心灵驿站爱国主义班主任信息资源库
党员风采支部建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政策文件
法律法规调研文章工会要闻
幼儿园动态领导机构幼儿园简介
资助信息学生会社团联合会一般新闻
龙湾校区龙岗校区
语文工作坊梁小金工作室何萍工作室
《都市精灵》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该课是接待钦州学院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教师与师资培训研修班学员的公开课
钦州一中 冼彩虹/执教、整理
课题:《都市精灵》
教材版本: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能从抒情和议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内涵”)
2、采用“探究式”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彩。(“语言魅力”)
3、结合文章内容和学生积极态度,树立关心自然,善待动物,优化生态环境的现代意识,(“感悟主旨”)
4、“活”用教材,让学生点评名家作品,提高阅读能力。(“亮点回放”)
教学内容分析:
《都市精灵》是一篇随笔,文章有感于某些现代都市连鸟雀也不见的现实状况,提出都市中人应与鸟、鱼、兽共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文章联想丰富,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学生对本文主旨的理解不是很难。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难点:叙述议论中这种观点和思想感情的流露。因此应首先让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收获,提出疑难问题,通过诵读课文,深入文本揣摩作者的观点,感受作者的情怀,感悟文章语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其次组织学生品味语言的魅力,水到渠成的梳理文章的亮点。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正确认识文中所提出的问题,真正从思想上建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思路设计:导入新课——整理收获——拟定目标——寻找观点(“理解内涵”)—— 寻找精灵(“语言魅力”)—— 寻找感情(“感悟主旨”)—— 寻找特色(“亮点回放”)—— 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师:请闭上眼睛想,假如一座都市的市花盛开了,香港的紫荆、上海的白玉兰,还有北京的月季,花开烂漫,清香沁人心脾。这样的城市,倘若多了一些有灵气的动物,感觉会怎样呢?
生1:舒服,赏心悦目。
生2:高兴,令人惬意。
生3:很幸福。
师:是呀。有可爱的动物,也就是有精灵为伴的都市是幸福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舒乙的《都市精灵》。谁来介绍舒乙?
生1:舒乙,当代作家,是已故作家老舍的儿子,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作品有《我的风筝》《老舍》《现代文坛瑰宝》等。现为全国政协委员。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请把你的收获和四人小组的成员分享一下,从扫除文字障碍和阅读感悟两方面进行交流,把你在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请教别人,争取合作解决,小组把经过讨论后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小组互相交流学习。(师巡)
师:哪一桌来展示字词的学习情况?
生1:“栖”易读错成“xi”,“抿” 易读错成“min”。
生2:“诞”的建之底易写错成“走之底” ,“ 肆无忌惮”中的“肆”的易读错成“xi”“惮”易写错成“禅”。
师:哪一桌再来挑战。
生3:“鹈鹕”是一种水鸟,所以书写时都带“鸟”字旁。
生4:“与狼共舞”原指与坏人互相周旋或狼狈为奸,但我要为狼伸冤,因为狼是童话家给它披上一件“狡猾的外衣”,它和许多可爱的动物一样,仅仅如此而已。文章的“与狼共舞”是说人应与鸟、鱼、兽共存。(掌声)
师:你不但读懂了这个词,还读懂了作者的用意,这是一种深层的学习,我也为你鼓掌。我想,老师有理由相信同学们的阅读感悟更精彩,谁来和我们分享?生5:一座城市少了精灵是孤独的。
生6:作者写了现在的北京连鸟雀也不见的现实状况,呼吁人们应当保护环境,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生7:文章写得很有条理,先写北京的现代文学馆连乌鸦都久违了,再写昆明、上海及美国的旧金山都有精灵,提出每座城市都应该有钟爱的小动物,与鸟、鱼、兽共存。
生8:文章联想丰富,手法多变,语言富有表现力。
师:不待老师教,已经有这么多的收获,了不起。小组有没有想通过今天的课堂解决你们不能解决的问题?
组1:文章为什么花那么多的篇幅写北京?
组2:文章文笔并不闪亮,但很有感染力,为什么呢?
组3:“城市里无鸟无鱼无兽”是否是好事?这种说“未必是好事”应如何理解?
组4:文章主旨既然是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却没有呼吁的话,是不是少了点号召力?
师:还有没有?(没有了)古话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说明大家有一种探索的精神。哪我们把这些问题整理一下,第一个问题可归为“感悟主旨”, 第二、四个问题可归为“语言魅力”, 第三个问题可归为“理解内涵”。今天,我们就把这三点作为探究的目标,大家有信心吗?(有)
师:如此丰富的收获,可以看出同学们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如果把这种态度迁移到课堂上,语文会因你而精彩。刚才,大家说作者呼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都市因有精灵而美好,那些句子表明了这观点,动笔勾画圈点出来,并做旁批。
生1:“其实,每座城市都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而且形成传统,是它的一种标志和象征。”作者认为每座城市都有应该有人们特别喜爱的动物,这座城市也因这种讨人喜爱的小动物而成了一种标志和象征。比如说,我们钦州三娘湾的中华白海豚,我们钟爱海豚,与海豚友好相处,海豚在三娘湾安居乐业,吸引了许多游客,它已经成了钦州的标志和象征,现在在“桂海高速”路口还有“迎宾豚”的雕塑呢。
生2:“换句话说,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首先说衡量一座城市,一般要看它有没有钱,人们的生活好不好,作者不拿钱(经济)来衡量,而那有没有鸟、鱼、兽来衡量,足可看出他对动物的重视。
生3:我有补充,城市里有了这些动物的安身之处,说明大家都自觉爱护了,不伤害不杀害它们,把它们当做朋友来对待。有了这些动物的城市,人们可以去观赏、逗玩,生活的情趣就多了,生活质量就提高了。
生4:我每次去南宁动物园都看不够玩不腻,试想一下,没有动物没有动物园,生活多么单调,哪怕是演技多高的演员也演不出熊猫的憨态,猴子的调皮,孔雀的婀娜,老虎的凶猛……
师:同学们已经走进了文本,你所说的正是作者想说的,精灵对于都市多么的重要,那哪里有精灵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
生1:昆明有从西伯利亚飞来的红嘴鸥。
生2:上海有不怕人的白白胖胖的大鸽子。
生3:美国旧金山有惹人喜欢的海兽海鸟。
师:你最喜欢课文中对这三种动物的哪一处描写?
生4:我最喜欢“只要鱼群一到,这上万只大海鸟便一起腾空,作低空滑翔,然后,一抿翅膀,像炸弹一样,射入水中,百发百中,钻出水面时,嘴中必有活蹦鲜灵的鱼。”这段描写连用了“腾”“ 滑”“ 抿”“ 射” “钻 ”等动词写出了上万只大海鸟捕鱼的敏捷、迅雷的壮观场面,只有人鸟和谐相处,才能创造出这大自然的杰作。
师:多美的语言,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美的语言留在心田。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学生纷纷朗读)
生5读“只要鱼群一到……”
师:读得不错,如果能从朗读里听出大海鸟的迅雷,动词能读得稍微重音一点,效果就出来了。
生5再读。
师:很好,从不懂到懂,从懂到提高是一种进步的历程。全班像他这样读。
生6:我最欣赏“在它最繁华的渔人码头旁,居然卧着上百头野生的大海狮,旁若无人地打斗、游戏、抢地盘,引来无数游人驻足观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上百头野生的大海狮的生气、可爱以及无拘无束。
生7:“绿草地上漫步着白白胖胖的大鸽子,小孩子们伸着小胖手给大鸽子喂食,多可爱!”胖手、胖鸽子,是人们给予了生长的空间,小孩来喂鸽子,从娃娃开始培植的环保意识,难怪世界会选择上海来作为“世博会”的东道主。
师:分析得精彩,请同学们站起来从这三段中选一段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学生站起纷纷朗读)
六、 寻找感情——“感悟主旨”
师:是的,上海这颗东方明珠的环保所发射的精灵光芒是否能辐射到每一座城市呢?我们来关注咱们的首都。默读第一至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1:北京没有精灵。
生2:反对!不是没有,应该说现在几乎没有,过去有。
师:过去怎样?
生2:“几十年前,我小的时候,老鸹是北京一景。清晨,成群飞向城外,在乡下地里觅食;黄昏,成群飞回城里,在城里类似万寿寺这种多树少人的深宫大院里过夜。数量之多,达到遮天的地步,一飞就是乌压压一大片,总有几百上千只,叫着闹着,给清冷的天际增添了一点无序的伴奏。它们很准时,人们按着它们飞出飞进的钟点劳作休息,倒真能起到生物钟的作用。”
师:为什么说是“几乎”?
生2:因为在现代文学馆还能见到“一景”——喜鹊,“一宝”——松鼠,还有其他小鸟的光顾,是难得的“幸事”,可是现在的北京连乌鸦也久违了。
七、 寻找特色——“亮点回放”
师:假如《都市精灵》是一篇满分作文,有那些特色是值得我们去欣赏的?
生1:条理明晰。文章分为两部分,先写现代文学馆还有一些鸟类及小松鼠栖息,慨叹北京城市已少见鸟兽踪迹;再提出每座城市都应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与鸟、鱼、兽和谐相处。
生2:描写生动,耐人寻味。如刚才我们重点赏析的那三段。
生3:议论新颖、独到、精辟、深刻,深受启迪。
生4:这种联想丰富,天马行空,北京的古今,中外的有名大城市。
生5:对比鲜明,有纵比和横比,北京的古今是纵比,北京从有鸟到逐渐稀少,表现作者的惋惜、痛心;哪北京和昆明、上海、旧金山比是横比,指明了我们是可以像这些城市一样有精灵的,只要我们有这种意识,并努力去做。
师:我坦诚地告诉大家,你们发现的比教参还要多。现实告诉我们,爱钻研的人永远比别人有更多的收获。让我们用这种眼光到课外阅读去搜索更多的美。
八、 拓展延伸
师:刚才我和大家交流时一直在想一个问题,都市里钢筋丛林,鳞次栉比却没有一只小小鸟的归宿,学到这里,你的心情如何呢?请你说
生1:难过。
生2:郁闷。
生3:伤心、悲愤。
师:是谁制造了这个结局?请与同桌交流,并把你最想对这些“罪魁祸首”说的话写在卡片上。
生4:人类,请对待精灵如同对待朋友一般,生活会因为多了动物朋友而精彩。
生5:朋友,请停下您手中的枪,给精灵一条活路。
生6:如果人类没有这种爱鸟、护鸟的意识,那么,将来的世界除了人还是人,那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悲剧。
师:太好了,老师希望大家把卡片上的标语向身边所有的人传播,让精灵得到保护,让环境得到保护,让世界更美好!
点评:(听课教师评课摘录)
总体感觉这两节课有大度、有高度、有温度。大度指课堂驾驭开合有度,动静结合,如冼老师能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自定目标,且目标合理,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赏析;高度是指老师站在课改的制高点引领学生学习,循循善诱;温度是指冼老师温文尔雅的态度、亲切和悦的语气、恰如其分的肢体语言,让学生乃至听课的我们有如沐春风之感。一、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课堂导入由学生自定目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知识再交流中巩固,能力在讨论中生成,整节课都在学生的自渎、齐读、交流中推进教学进度过程,体现了学习型课堂的模式。二、教师对教材对文本把握准确、到位,既从宏观上整体感知,又从微观语言、结构特色上设计教学,朗读方式多样。内容上由浅入深,由情到理,又知识到能力的迁移。尤其是在句子赏析上分析很透很到位。总之,这是一节高水平、高质量的有活力的课。(黄克锋)
听了冼老师的课,我感受很深,受益匪浅。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让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整理生成本课的学习目标,真让人为之惊叹。2、给学生“授渔”。这点太重要了,也让我印象深刻。主要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师生的教学就变成轻松、活跃、享受的活动。八(1)班的同学欣赏课文能达到主要的广度、深度、高度,这是冼老师“循序渐进,用建筑法来教他们”的连贯、系统的训练的结果。3、“活用教材”,把课文当做一篇满分作文分析,是“用”教材的最经典表现。还有很多不能一一道来。总之,感谢冼老师,不只是这节课,而是冼老师的教学、为人深深感动了我,我将受用终生。(陆增元)
课后反思:
教学《都市精灵》力求达到三点:1、“真”——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学习的收获,目的在于掌握学生“自学会的”共同分享,教师心中有数,不用教,“自学不会的”, 师生共同拟定教学目标,整个课堂紧紧围绕四个目标而展开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说“真”话,做“真”事,没有多媒体的渲染,没有“走过场”的形式,通过语文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的目标”,学生学得扎实,学到东西,学到方法,从而体现“过程与方法”。2、“活”——切入点“活”,打破常规,从寻找观点切入,马上把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找出来理解内涵,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本;朗读“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默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站起来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全班像他这样读”,让学生在读中走进文本、理解文本、升华文本。3、“适”——张持有和,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为解决自己提出疑难问题而探究的课堂上,或沉思,或讨论,或朗读,或争议,或批注,或点评,课堂放得开,收得拢;难易适中,适时引领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迁移有度,“教是为了不教”,引导学生挑战教材,把教材看做一个“文”的例子,从大语文观去学;从课内发散到课内,让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带到课外,做生活中环保的使者,让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适时地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