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6日 点击数: 【字体: 查看评论

高二6    峰【一等

 

我们高二的一些学生因为不适应高中学习生活,随着所学知识不断加深,又有着高考压力,学生的厌学的现象有所苗头,而且我们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接受多年的师本教育,习惯了吃老师烂的知识,不愿动脑筋思考,也不会质疑老师所讲的问题,喜欢沉默是金;部分学生不善与人沟通交流,有些甚至金口难开;有的学生还没有高考的紧迫感,还在放肆地虚度光阴……

如何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改变学生倦学状态,让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是摆在我们学校面前最需要,也是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作为一种理念,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学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郭思乐教授常说:有困难找学生。我就在思考如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而生本教育是以师者的放手作为起点,不再控制学生的生命,而是激扬生命,帮助学生充满感情地学习,创造学生有成就感的课堂模式和班级管理模式。 

一、       生本教育以师者的放手作为起点。

学生对有趣的、有用的、熟悉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比如说他们喜欢玩电子游戏、喜欢上网,对自己喜爱的、熟悉的东西能滔滔不绝说个不停,甚至会自己主动去查阅、收集相关资料。他们也较受同伴的影响,经常在一起的学生中有一个积极去做某件事,圈子中的其他人员也会积极参与其中,相互之间也会经常谈论这件事情。我们老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教育资源,通过互相学习,合作,探究中得到知识,得到经验,得到提升。所以我们高二(6)班分为15个学习小组,自由组合为9个宿舍。分宿舍强调的是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分小组原则是要便于同学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所以一是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学习特长和人际关系等;二是小组成员文静与活泼搭配、学科基础好与差搭配、男女搭配。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可以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在讨论活动中表达思想和观点,以及听取同伴的想法提供机会。宿舍是一个生活休息的场所,课余的交流,氛围的影响也应给予关注。在合作关系中,学生的角色主要包括社交支持者、协调者、活力激发者、引领者等。平时由舍长、小组长主持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全体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把自己所在团队当自己家,《相亲相爱一家人》是我们班级所追求的和谐,《因为你,因为我》我们的班级才能更精彩。老师只是指导学生在团队中担任积极维护者的角色,使活动顺利开展并获得成果;同时让学生懂得,讨论是一种情感交流,每个人发表的观点都是有价值的,都应受到尊重,学生可以通过相互督促中管理自己,让学生用自己力量成长,如宿舍有同学违纪,就会影响整个宿舍评优,小组有同学不配合,小组协调不好,整个小组也没有评优资格,相反的,如果你的努力得到老师、同学认可,或者为班集体赢得荣誉,小组获得加分,为小组评优积累资本。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学生的积极性被较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他们会主动为班级出谋献策,会主动承担责任。在91011月德育量化考核中我们班分别在年级排215名(高二年级28个班,5个实验班,高二6班是普通班),同学们的努力初见成效,这是以老师的放手为起点。

二、       相信和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沟通中学习提高。

 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学生经过科学引导和自身努力都能在不同层次上获得成功。“教育的本质就是要激扬生命。而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宗旨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相信学生,一切依靠学生。对待教育,如果我们能表现出教育的文明和气度,那学生一定能给我们带来一份惊喜,一份感动。”郭教授充满教育智慧的话语让我们心里豁然开朗,也给我们的教育迎来了一个飞扬起来的春天。高度尊重学生,全面相信学生,一切依靠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例如我们在“幸福是什么?”的主题班会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幸福是亲人的关怀”,“幸福是可以睡到自然醒”,“幸福是能拥有更多美好的时间,“幸福是活着的希望”。。。。。 有效的交流有利于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个体态度的改变依赖于他参与群体活动的方式。个体在群体中的活动方式,既能决定他的态度,也会改变他的态度。所以我们注重小组建设,应用团队教育力量,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在沟通中提升。

 我们觉得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教师要适时介入,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看法的异同以达到相互沟通理解,并在比较中让学生寻找合理、简便的方法来培养优化解决问题的意识。我们班在化学、数学、物理、英语、语文等学科基本能进行有效沟通,在课堂展示活跃积极,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学生对思维结果和思维过程的表达,它更象一种对话——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并最终形成学生对知识或见解的深刻理解。也许是巧合,也许是进步,2010年秋季期末考试我们班化学、生物排普通班第一,数学排普通班第二(同样是生本实验班的5班排第一),物理,语文也比原分班有所提高。我们清楚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不仅仅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教学实质的一种对话——这才是触及学科实质的有效交流,这也是我们不断努力的追求。

  三、多层次的激励,让学生在感悟中成长。

生本教育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就要求教师更高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更高,更需要我们多层次的激励学生,建立起激励组间竞争的奖励机制,我们采取小组加分制,利用团队自我教育能力,共同实现小组的进步和成功,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出创造性、积极性! 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让他们为小组成绩和荣耀而努力

通过评选“学习之星”“合作之星” “管理之星”“进步之星”,让学生多层次获奖,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奖,学生的积极性就在一定程度上被激发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在动力,自主学习,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是我们教育追求的目标通过实践表明,合作、竞争的方法对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比较有效。

通过朗读“励志信”,让学生从人生价值、前途命运的角度来思考学习的意义,才会产生积极的学习内驱力。第一封信是“今天开始,我要精心塑造自己”如果说第一封信是重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能力,塑造全新的自我,那么第二封信“来一百遍吧”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完善自己,成就自己。“来一百遍吧”,不是口号,而是踏踏实实的行动第三封信“我能与人和谐相处”和谐人际,促进我的学习和成长 。。。。。。十封信读下来,关于学生主业,关于自信,关于和谐,关于文明礼貌,关于爱与责任。。。。。。从有精神、有能力、有道德三方面对学生进行熏陶。精神是方向、动力和信仰等层面;能力是素质层面,包括学习、创新、生存、中国考试等内容;道德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层面。有了精神,活得才像人;有了能力,才能服务自己服务家庭服务社会;有了道德,才能与环境和谐相处。一个人,三方面都具备了,人生才有意义,人生才能幸福,让学生在读信中感悟成长的美好,更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四、重视规则意识教育,让学生做一个守规矩的人。

靠什么来创建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以让其中的人生活得轻松一些?——“让规则看守一切”,这就要让守规则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习惯和行为规范,才能降低社会的运作成本,提高社会运转效率和人们的生存质量。而我们学生中不守规则的行为,已经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规则意识的淡漠让我们倍感教育的尴尬,我们不是没有规则,而是明知有规则却不遵守。我与学生们学习剑桥大学“校规”,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可以运用规则来保障自己的权利,同时也接受规则的约束和裁判。学习哈佛大学“规则第一”的经典,让学生了解哈佛的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更有效”。平时我们也注重学习学校规章制定,但不管老师多么期待自己学生遵规守距,结果总不大如意。因为我也常被学生的手机问题、情感问题所困扰,对于千古难题的情感问题很难把握好尺度,只靠一个校规显得很无奈,而我们老师的精力也很有限,此时学生的自我教育就更为重要,小组成员帮助、团队互助适时介入也许会有一定成效。

 

在生本教育道路上我们仅仅是学习摸索阶段,也许只靠学生的自觉自悟还不一定能达成我们的愿望,但我们深知每一位真诚而有良知的教育者都应该勇于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用生本理念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更应由过去着眼于自己怎么讲得精彩转变为现在着眼于学生怎么学得有效。这样我们才能离新教育实验的理念——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更近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收藏]     [打印文章]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