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何觉得阅读理解题难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8日 点击数: 【字体: 查看评论

学生为何觉得阅读理解题难

陈虹豆

阅读理解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是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所以我特别注重课本中每个单元的现代文学习,在教学中花费了很大力气进行语文阅读的训练,课堂上感觉学生也能较好地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解答相关的阅读题。但一到考试学生就觉得现代文阅读理解题最难做,有些题甚至留空不写,丢分很多。我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原因在哪。每次考完试就找一些学生的试卷查看,看看学生都错在哪些题上,是怎样答的;也找些学生问问他们觉得阅读理解题难在哪,困惑是什么?我认为阅读理解题学生觉得难、失分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各种文体的知识没掌握好

每一种文体都有它自己的写作特色和知识要点,掌握好了知识点,就等于握有了开门的钥匙,答起题来就容易多了。

例如阅读《孔乙己》一文,解答以下问题:1、判断划线的:“孔乙低声说道:跌断,跌,跌……”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2、找出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分析1题:这道题就是考察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人物描写有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作用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某种处境或怎样的性格特点或某些精神品质。所以第一题的答案是语言描写。作用是:表现了孔乙自欺欺人,死要面子,迂腐可笑的性格特点。分析2题:自然环境描写就是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的描写包括天气等。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性格情感。所以2题的答案是“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一句是自然环境描写。这一句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烘托了孔乙己可悲的一生(或暗示孔乙己可悲的下场)。

所以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相关知识及答题格式(模式),那么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的现代文,在解答类似的题目时学生也就有了答题的依托和方法,也就不难了。

二、不注意审题或审不懂题意

如阅读《32个未接电话》一文,回答问题:请运用选文的相关内容,在文中的“我”和妈妈两个人物中任选其一,简要分析其性格特征(至少分析两个方面)。(3分)在做这道题时有部分学生直接答:“我”是个马虎、知错能改、勇于自我反省的人。这个答案只得1.5分或2分,因为没结合文中的内容来说明。

又例如:阅读《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解答问题:结合文意,谈谈你对

2段画线句子“不用说,这是个期待的姿势。”一句的理解。分析:只要回到文中的第2段,找到“姿势”指的是怎样的姿势?(身子朝着蝴蝶飞的方向倾斜)“期待”是谁在期待和期待什么?(是“我”在期待;期待蝴蝶再次吻触我。)所以此题的答案是:表达作者向往被蝴蝶再次吻触的心愿。抒发作者享受自然、融入自然的情感。

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是学生没认真看题,或是学生对题目中的某些词意不理解,或没养成回读原文的习惯。其实有些词虽然在题目中你理解不了它的意思,可一旦把它放回到文段中,结合本段或上下段的内容,也基本可以理解它的意思或所指了。所以我们在审题时,不能粗心大意,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

三、组织答题的语言能力不强

现在开放型的试题越来越多,分值也很重,一般都是3--4分。像这种分值的题目如果只是三两个词语或短语来回答,当然很难得满分。要想在答卷时快速的、有效的组织语言来答题,必须在平时的课堂上大胆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并动手把想说的写下来。久而久之,语言的运用能力也就强了。

另外在答题时我们也可运用这样的办法:1、摘录。就是用阅读材料中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原原本本地把它移出来,按规定抄写在答题处就行了。2、改造。就是在原文中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加以改造,进行重新组合、表述。3、概括。就是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答案的时,这就需要整体把握选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确定内容要点、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用规范的语句来表达。

四、书写潦草,写错别字,卷面不整洁

例如:“拟人”,有些学生写成“似人”;“举例子”写成“举列子”等书写上的错误。有时写写、涂涂、改改、再写,画的很花,看不清写的是什么。所以平时要强调并多训练学生正确书写、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平时不阅读,语感差

阅读理解题答不好,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平时不阅读或者是阅读少。在提倡全民阅读的时代,我们的学生却都喜欢看些没有营养的消遣性的书报,如《爆笑校园》《阿衰》。这类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并于、无益处,甚至弊大于利,会影响学生的语言规范。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阅读理解差的问题。语文老师也要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名著推荐与阅读这一块多下工夫。

语文学习无他,惟勤读书而为之。要想提高学生阅读理解题的答题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多阅读,多发表见解,多动手练习,多注意答题细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收藏]     [打印文章] 作者:陈虹豆     来源:本站原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