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研组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7日 点击数: 【字体: 查看评论

一、教研组情况

物理教研组是一支中青年比例合适,业务水平成熟练,具备优良传统而又锐意进取、朝气蓬勃的队伍。现有教师30人,其中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24人,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全组教师的本科学历达标率为100%,有3人硕士学位,9人在读硕士研究生课程,有省中学优秀物理教师3名,市技术拔尖人才1名,市优秀教师5人。几年来教师在各级各类业务竞赛中有多人次获奖,其中省级1人,钦州市级2人。近几年来,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学生总计有20人次在物理竞赛中获省一等奖,72人次获市一等奖及以上。在历年的会考中合格率99%,优秀率、平均分全市领先,物理高考成绩在全市中名列第三。

几年来物理教研组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以素质教育为主题,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提倡自主探究学习,在教研方面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充分调动每个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脚踏实地,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教研组文化的建设

1.教研组的精神文化建设。在与学校文化保持方向上一致的情况下,我组提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愿景和文化理想的“组训”: “奉献,团结,踏实,创新”。奉献,我们执着的追求;团结,我们成功的基石。踏实,我们前进的步伐;创新,我们活力的源泉。这一口号本身就是教研组的价值观念体系的集中体现。并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教研组文化愿景是“创建一个充满民主气氛、洋溢自主精神和体现务实作风的学习型组织和实践共同体”。

2.教研组的制度文化建设。对教研组而言,制度就是教研组成员日常活动的规则,它的基本特征是“确定性”:定人、定时间、定活动主题、定活动方式、定活动程序步骤、定评价标准等等。目前具体包括:教研组常规活动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师徒带教制度、课题研究制度等等这些制度之所以构成一种文化,是因为制度的背后是教研组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从制度设计到制度执行的过程,构成了教研组成员的日常生存方式。按照发展规划,我组将建立专题论坛制度、案例课例研究制度。加强常规建设,夯实教学基础。每学期开学初我们就认真讨论、研究制定出清楚、规范、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和三个级段的教学进度表。坚持开展两星期一次的教研活动,每次教研活动都有记录,每学期结束有工作总结。我们建立备课组,在备课组里,教师们互相磋商教学方案,共同探讨教学疑难,很好地发挥了集体备课力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教研组的物质文化建设。教研组的物质文化作为学校物质文化的一部分,使自身的特殊性常常被忽略,实际上,教研组的物质文化丰富,它不仅体现在教研组研讨的活动场所(如办公室的布置)、教研组成员使用的教材、教参、教具和学习材料上,更体现在教研组的文化产品上,如由教师合作开发的校本课程、教案、课件,受到教学研讨的启发,教师撰写的教学著作、论文、随笔、反思日记、自制教具、教学录象等。

  4.教研组的行为文化建设。体现在教研组成员在各种教研组活动中的具体行为,如备课行为、听课行为、评课行为等。开展教法研究,做到教法有创新。我们组向40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主攻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攻方向。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探索具有教育亮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投身到“好课”研究的活动中去,在“好课”内涵、“好课”标准、“好课”环节的研讨和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转变教学思想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融合德育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发展的教研方向。

 我们在教研活动中组织讨论“什么是好课”,“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整理研究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导入”、“讲授”、“问答”、“讨论”、“演示实验”、“学生活动”、“总结”、“课堂练习”、“课后反思”等环节分别进行了学习和体验,在不断学习、实践、研究中,形成了对一节“好课”的认识,逐步把握了实施“好课”的基本思路,并在平时教学实践中运用,提高了物理整体教学效果,如我高一备课组开展了“同堂会课”教研公开课活动,每个老师上同一节内容的新课,各施绝活,全组进行听课、评课,互相学习,借鉴各人的优点,要求初级教师写听课心得,有些老师作为教研资源撰写论文,争取获奖发表。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收藏]     [打印文章] 作者:     来源:科研处
上一篇:热门文章高中生物教研组[ 02-17 ]
下一篇:热门文章高中语文教研组[ 0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