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期末评价的思考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17日 点击数: 【字体: 查看评论

 期末学生评价,很多时候人们为了省事,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流于肤浅、僵化、空洞,缺乏针对性、缺乏系统性、缺乏科学性。究其原因,是多数评价者对评价缺乏思考,未能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去审视。笔者认为必须谨慎,因为评价直接触及教育内部各个方面和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是整个中学学业成绩评价的基础,它对于改进教师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评价思想是否科学、操作程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校整个评价体系。那么,怎样才能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做好学生的评价工作呢?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作了点肤浅的探究和思考。

一、明确评价目的。这是有效、系统、科学做好学生评价的基础。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对象的评价,有不同的目的要求,但作为阶段性学生期末评价,其目的可趋向这三个层面:

1、正确导向:突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突出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导向作用;突出对学生团队意识、守纪意识、创造意识的导向作用。

2、激发内需:激励学生不断学习的愿望;激励学生科学发展的愿望;激励学生成功超越的愿望。

3、诊断修正:实事求是地诚恳地指出学生的不足、缺失,便于学生修正偏颇,矫正失误。

二、鲜明评价理念:

评价是通过综合手段对人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的价值作出估价判断,即通过信息资料收集、分析、综合并加以解释,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和发展潜能做出估量和判断。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特征和要求,以及评价的这一基本内涵,在评价问题上,必须做到以人为本、注重过程、主体多元、科学合理、动态推进、促进发展,实现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注重综合性、导向性、经常性”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评价操作过程至少要树立起以下基本理念:

1.评价功能的发展性:评价的目的是改造和发展,不是甄别和鉴定

评价是一个反馈与矫正的系统,用于判断学生学习过程及其各个环节是否有效,评价是系统收集证据,用于确定学习者实际发生的变化和变化的数量和程度。评价是“活动——评价——调整——再活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多元价值,是发展性的,而不是终结性的,它是教育新阶段的起点,而不是终结,是诊断、改进、激励与发展,而不是等级区分和盖棺定论。要在观察整个学习过程的基础上,诊断和修正学生的学习行为,激励学生不断调整学习目标和方式,最终促进学生发展。

2.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的内容是多元的统一,不是单一的课本知识

课本只是课程实施的一个工具和一种资源,而不是教育生活的全部,评价目标中更为重要的是隐藏于课本文字背后的能力与方法、思想和情感。在评价中要注意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不仅要审视认知领域的问题,更要关注心理层次和行为层次的问题,做到全面评价。在进行评价时,评价目标应该完整包含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努力结合社会实际、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考核,较为全面地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实的发展状态,体现评价的综合性。

3.评价目标的潜质性:评价的重点是学习行为的价值和发展趋势,而不是只看结果

传统的学习评价关注的往往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并且简单地以分数来呈现,进而以分数对学生进行排队、给学生贴标签。中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具有多元化特征,包含了知识、能力、情意等方面。这些目标多数是潜在的而不是外显的。我们的评价目标就是要挖掘和发现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状态和趋势,校正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性,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结果和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做出估价。因此,评价不是制约学生的工具,而是引导学生素质提升的航标。在评价操作上,应侧重分析学习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学生的发展潜力,即使是知识考试,也应该重视其诊断和导向意义。在考试结果的应用上,应该坚持对事不对人,不能用分数或等级给学生作总结性评定。

.4。评价对象的多元性:评价过程是参与多方的对话与协商,而不是单边武断

评价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时点。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育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注意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学生机会,在过程中体现转变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实行单边主义政策,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君主式的专制,而需要互动、交流、对话、协商;在这个过程中,要相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搞好自评与互评,使评价成为一种学习,使学生在参与评价中提升自我意识,学会倾听、展示、沟通、合作、说服,得到教育和发展。

5.评价手段的综合性:评价的手段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考试

人的行为结果是有意识的,但行为不可能完全将意识表象化,而且人的意识具有丰富的个性因素,表现形式各异,相同的意识也有可能带来不同的行为结果,这就使评价变得更具复杂性。单一的考试虽然具有客观性,但客观并不等于合理,它只能反映某个方面的素质和收效,并不可能对对象进行准确的估价。同时,教育目标具有多元性,有的目标是不可能通过考试直接测试的。因此,评价的方法手段应该多样化。应该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操作、展示、等多种手段,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重视修习过程综合表现,全面考察学生在智力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学习状态。

.6。评价结果的模糊性: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是综合结论,而不是分数唯一

分数只有测量的意义,代表的只是现有的、可测量的数据。而人的发展是全面的,更多的潜质是无法用数据表现的。单纯的分数评定,是对教育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多方面的证据的无视,是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评价方式应该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合作精神、交流意识、突出表现和学习时数、学习成效等方面的综合结论。

7.评价过程的开放性:教育评价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不是封闭的体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教学评价必须体现这一目标,以开放的评价来导向学习,改变以往学习中局限于熟记现成结论的不良倾向。要努力探索个性化评价模式,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探索的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三、评价表述的原则。

评价的表述可简约,也不排除繁富;可质朴,可雅致,可绮丽,因人而异,丰富多彩,不拘一格,但总的来说要以人为本,要凝聚爱生情。要高扬人文性。评语是与学生对话、谈心,家长看到评语能感悟到应与教师携手如何教育学生。评语内容充满激励,关爱,并且恳切指出缺点和努力方向。

四、评语案例

评价应力求写出这个学生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学生的特点,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而打开每一位学生的心扉。在个性上见匠心,在个性上出精彩。下面列举三例。

1、紧扣名字:激情赞赏,道其不足

给叫王虹的女孩写下这样的评语:彩虹,多么绚丽,多么光彩照人;同样,王虹也是一个聪明漂亮的女孩,她的刻苦努力,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分析能力更添了精彩的一笔,但彩虹的美转瞬即逝,咱班的王虹却不会如此,因为老师坚信她做事有恒心,以后也不会那么惜言如金了。

2、发现亮点:树立信心,激励奋进

杭吉,提起你,老师都为你自豪:百米赛跑中,你脚下生风,遥遥领先,观众无不啧啧称赞;跳绳比赛中,你的表现也很突出。同时,你也是个努力上进的学生,课上的你是多么专注啊!课后只要多积累,并将所学灵活运用于阅读与写作之中,相信你在学习的领域中,也能冲在最前列。

3、关注细节:倾注真情,心心相通

学生有了些许进步时,给以这样的鼓励:

某某,真高兴你最近变得自信了,上课发言多了,与同学交流多了,你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你的作业也大有改观,这与你的付出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将退回原状。希望你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争取朝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评价是一门系统工程,需要认真规划,不断探索,永远求真,才能发挥评价的独到功能和意义。但愿教育者的无穷智慧,能让评价学生的天空闪烁出更璀璨的人性光辉。

 

 

宁良敦

20081229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收藏]     [打印文章]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