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成功举办新时期学校发展策略全国中学校长论坛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0日 点击数: 【字体: 查看评论

20101210上午,由钦州市教育局主办、我校承办的“特色与品牌

——新时期学校发展策略全国中学校长论坛”在白海豚酒店三楼中华厅举行。来自沈阳、上海、浙江、深圳、郑州、四川、云南、海南、重庆、桂林、柳州、南宁等全国各地知名校长和我市中学校长200多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上午9时,市教育局局长陈锦山宣布论坛开幕。市人大副主任郑世丰代表市委、市政府致辞,欢迎各位校长到钦州来传经送宝。郑副主任向各位校长介绍了钦州的悠久历史、区位优势、物产特色、人文资源、发展机遇及钦州高中发展教育的概况。

市教育局局长陈锦山在论坛中说:“怎样当好校长:一要学习,校长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二要交流,只有交流,才能开拓视野,增进信心;三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增强活力,求得发展。高中教育要在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方面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他还鼓励校长们往成名成家的方向发展。

来自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的姜明彦校长首先登坛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依托高校发展学校特色》。他介绍说,上理工附中的办学理念是“厚德、尚理”。该校坚持特色发展是学校发展战略的核心,培养厚德尚理、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理工见长的现代高中生。学校依托上海理工大学,开发计算机教育、机器人制作、头脑OM活动系列课程,建设“人文厚实、理工见长”的多样化课程。体系,形成阶梯式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的戴启猛校长演讲的题目是《今天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他认为,教育学生不应只让他们收到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而已,更应该通过培养学生养成喜爱读书的习惯、具有坚定不拔的意志以及善于展示自我的能力,让学生成长、成才、成功。该校积极开发民族体育等校本课程,弘扬以民俗、民乐等内容为主的校园民俗文化,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展之路。

    浙江澄潭中学李辛甫校长演讲的题目是《教育:培育美好的人性》。他围绕“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教育能什么”展开阐述,指出中国社会缺乏普遍的人文情怀,教育的根本在于培育学生具有美好的人性。激活人性、培育人性、守护人性是教育最核心、最崇高的哲学境界。学校要努力改造学生心理,让学生拥有开放的情怀;要以美怡情,让学生拥有高雅的情趣;要以美启真,让学生拥有审美的眼睛;要以美储善,让学生拥有高尚的情操;要以美养心,让学生拥有高贵的精神。他认为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给了学生多少,而在于给了学生什么;不在于改变了学生多少,而在于改变了学生什么。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有多少学生考上大学,而在于学生离开学校后在身上留下什么,留下了怎样的痕迹。

    首都师范大学桂林附属实验中学刘定华校长演讲的题目是《教育守道而行,师生皆得其所——学校特色与品牌创建的思考与实践》。他认为学校品牌是一种教育追求,是一种社会记住的标志,是一个学校精神和理念的彰显。“品”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代言,“牌”是学校内涵固化了的外显。“品牌”则是学校文化内涵与外显的结晶。品牌的形成是个漫长的培育过程,需要每一位师生员工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呵护,学校的每一位员工都是这个品牌的“名片”。 品牌形成之日就是特色彰显之时。

     钦州市人民政府督学、钦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钟逢发演讲的题目是《培养具有中华民族优良文化品质的合格人才——试谈高中学校教育在大教育改革中的价值取向及其实现》。他分析了当前高中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中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把中国人培养成中国人才是高中教育的使命,使高中生具备“贞、智、能”,成为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质的合格人才。他还指明了实现高中学校价值取向的策略:实施有文化特质的学校管理,方圆相济,建设有文化与个性的学校形象,创建文化标识,让学生在感受中成长;加强师德教育与考评,培育有修为的教师,教师成为优良文化的榜样,让学生在影响中提升;改革课程,优化课程结构,让学生有充分的供给性保障;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使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化,充分引导学生。

最后,我校校长莫怀荣作总结发言。她表示,通过这次校长论坛,我们从各位知名校长身上学到了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精神,学到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宝贵的办学经验,为学校的发展找到了良策。

整个论坛持续了四个半小时,于中午十二时三十分完满结束,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卢珊、黄玉新)

 

 


论坛会场

 


论坛会场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姜明彦校长演讲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戴启猛校长演讲


浙江澄潭中学李辛甫校长演讲


首都师范大学桂林附属实验中学刘定华校长演讲


钦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钟逢发演讲

 


我校校长莫怀荣作总结发言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收藏]     [打印文章]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