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校园风光校园视频学校发展领导之窗组织机构校史沿革规章制度
校园新闻公示公告招生招聘周程安排
科研动向课题研究课程设置队伍建设课例展示资源下载教学视频
成绩查询教务快讯资源下载
专题教育德育队伍德育活动学子风采德育课程德育在线心灵驿站爱国主义班主任信息资源库
党员风采支部建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政策文件
法律法规调研文章工会要闻
幼儿园动态领导机构幼儿园简介
资助信息学生会社团联合会一般新闻
龙湾校区龙岗校区
语文工作坊梁小金工作室何萍工作室
---钦州市第一中学建校120周年纪实
宁良敦
庚寅啸长空,绥丰香百年。1890农历庚寅,一声虎啸刺破茫茫夜空,一个雄姿辉映百越边陲,一所名校矗立南国大地。追溯19世纪绥丰书院胜迹,领略21世纪钦州一中丰韵。当钦州市第一中学建校120周年华彩即将绽放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她120年的悠悠岁月,去感受她的沧海桑田;让我们一起解读她120年的漫漫求索,去诠释她的奋发图强;让我们一起品鉴她120年绘就的瑰丽璀璨的画卷,去见证她的创造超越!
绥丰弦诵盛 丰满羽毛成
省级示范学校钦州一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民国《钦县县志》记载,民族英雄冯子材在镇南关抗法大捷回钦后,为使“乡民子弟,个个文韬武略,双羽齐飞,成鹏成龙,成国家栋梁”,便在龙岗“筑星峰,培龙颈”建镇龙楼,“以期山川钟毓之灵,人才辈出”。光绪十六年(1890年),知州李受彤将原设在平南古渡头(今钦州镇江滨电影院附近)的东坡书院迁至镇龙楼,并易名为“绥丰书院”(一中的前身),聘请举人陈怀经为山长,掌教书院。山长为书院拟撰楹联,曰:“绥安弦诵盛,丰满羽毛成”。
“绥丰古院流泽长,文化摇篮早一方”。在风雨飘摇,民不聊生的旧中国,绥丰人御外侮,纾国难,高举爱国旗帜,用热血救民族于危亡;高举教育旗帜,用智慧传文明在四方。钦州一中前身“绥丰书院”,不仅是钦州“教育的先河”,“文化的摇篮”,更是民族精神、爱国精神滋生的沃土。
国运兴,校运兴,新中国的曙光普照华夏大地,钦州一中图腾锐变,弹奏出随时代兴旺的第一乐章。五十年代,钦州一中声誉鹊起,名震岭南,赵善康、黄廷绶、陈华贤、黄河清等学子以优异成绩接二连三地考取北京大学,“文化摇篮”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六七十年代,极左思潮泛滥肆虐,钦州一中办学举步维艰,踽踽而行。八十年代,拨乱反正,紫气东来,随改革开放浩荡的春风,一中人乘猎猎长风,兴“教育先河”波浪,吹响了迎改革而上的第二乐章,杰出学子施泳、卜剑锋等一飞冲天,名闻遐迩。随新千年的到来,钦州一中已走过漫长曲折的办学历程,印记着一串时代演变的校名:绥丰书院、钦州中学堂、广东省立钦州中学、广东省立第十二中学、钦州县县立中学、钦县县立第一中学、钦州市第一中学(1984年开始用现名)。百年来,冯子材爱国爱乡为民兴学的崇高精神,绥丰书院“绥安弦诵盛,丰满羽毛成”楹联的丰富内涵,以及学校所秉承的传统文化,一以贯之地激励着广大师生,薪尽火传,形成钦州一中深厚的文化底蕴。严谨的校风教风学风,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一中学子的茁壮成长,俊彦无数,群星璀璨。著名的校友有:参与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开发的船舶工程师吴泽亮,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研制项目负责人苏永杰,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大使戴路,新华社首席记者李颖息,中国水电部总工程师农开清,中
革故鼎新日 长风波浪时
历三世纪岁月沧桑,随百二十烟云风雨,纳天地宇宙精华,迎东南西北来风。进入21世纪,钦州市第一中学乘势而上,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办人民满意教育,建高品质现代化学校,高瞻远瞩,气势恢弘地奏响了教育教学的盛世华章。
2004年,学校凝聚人心、明确目标、鼓足干劲、负重而上,顺利通过“广西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这不仅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百年一中的信任、鼓励和期待,更是为学校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活力。不仅是对钦州一中办学品位的最大值提升,更是给了钦州一中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一中人心存感激地接受时代、历史、社会和人民的馈赠,一中人心怀梦想地描画新的发展蓝图。2004年春,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规划出台,学校明确地提出了“六年分两步走”的办学目标,即:2004—2006年,用三年的时间,使学校从钦州市的二类学校中真正脱颖而出,成为钦州市办学质量一流的示范性高中;2007—2009年,用三年的时间,使学校成为广西一流的知名的示范性高中。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校师生艰苦奋斗、团结拼搏,2006年如期胜利实现了第一个奋斗目标,当年钦州一中囊括了钦州市高考文理科状元,重点、本科上线人数跃居钦州市第二,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取得了显著的提高。
面对来之不易的成绩,一中人没有沾沾自喜,没有盲目乐观,不敢懈怠,不能浮躁,不能愧对历史,不能愧对时代,不能辜负祖国和人民重托。为了实现第二步办学目标,他们百倍努力艰苦奋斗,他们上下一心团结拼搏,他们求真务实忘我无私,他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他们用“能争第一争第一,不争第一也要创唯一”敢为人先的英雄主义精神,用在平凡中创造奇迹,清贫中体验快乐,浮躁中懂得坚守的理想主义精神,他们用脚踏实地、面对客观实际,循序渐进落实计划,实现目标的现实主义精神,去精心培植学校核心文化。他们大力倡导大气、正气、雅气,反对邪气、小气、俗气。他们众志成城把一中办成一所政府放心、教师向往、学生热爱、家长信赖、社会认可、同行尊重的学校,办成一所重视升学、重视素质、重视培养学生特长的学校,办成一所有着远大教育理想的学校。
2006年底,学校新的发展蓝图---高中新校区建设方案,几经酝酿,几经反复,几经磋商,终于形成共识,达成一致。高中新校区建设方案很快上报市委市政府审议并得以通过,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策,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壮举。
2007年,占地200亩的高中新校区随春雷震响而奠基,各项基础工程建设也鸣枪起跑。一方面夯实管理,深化教改,优化效率;一方面配合市高中新区建设班子,对各涉及建设单位协调沟通,对施工单位工程进度、质量跟踪督促。一中人两手齐抓,多管同下,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与高中新区建设并举双赢。
2008年,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现代、绿色、人文”的高中校区乘北京奥运惠风强势高耸,横空而出,高中部喜迁钦州龙脉高地。同时,钦州一中教育教学新花迭放,佳果丰硕。乘2006年雷震文、申金昌囊括钦州市高考文理科第一名,双双雄踞钦州市高考文理科榜首之势,2007年,一中高考业绩高线飘红,苏荷箭夺得全区高考文科第三名,被北京大学录取。2008年,高考本科上线飞越两千,黄君子获钦州市高考文科第一名,被北京大学录取。学校的六年计划的第二步(2007—2009年,用三年的时间,使学校成为广西一流的知名的示范性高中),也提前一年高质量完成。
进入新千年仅仅六年时间,一中人完成了探戈的轻灵滑行、华尔兹的炫目转身,在教育教学的大舞台上重塑英姿,连创佳绩,演绎传奇,书写新篇,成为北部湾沿海地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最快、脚步最稳、创新最多的学校。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是民族英雄冯子材爱国精神的弘扬,是百年名校优良校风、高雅文化的秉承;这活水,是精细化科学管理模式的夯实,是重实效、求精活课堂改革的深化,是对创新育人模式的积极探讨,是“平民本色,精英气质”育人理念的鲜明。
首先,实行精细化管理,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高效高质运行。
精细化管理就是“真、实、精、严”的管理,是一种以文化为特征的管理模式,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周到细致、精雕细刻的管理,是既注重细节、过程,又重视结果的管理,是质量与效益同步提高的管理。高品质的现代化学校必须要有精细化的管理。一方面,学校长期抓好培训教育,逐步让每个教职员工牢固地树立起精细化管理意识,并在工作中自觉地追求真、实、精、严,从自己做起,从细节做起,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质量,并形成一中的管理文化;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了领导队伍建设,进一步调整好中层领导班子,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充实到领导队伍来。
学校的学期工作、年度工作均把給力点放在制定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措施上,放在制度、措施实施的监督、检查、反馈上。按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不断修改、规范、完善教职员岗位考评、各类先进评价评定等常规管理制度。在精细化中定目标,明职责,赏刑罚;在精细化中远雷同,弃一刀切,彰显共同目标下的个性;在精细化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达成了学校工作的最大愿景。
第二,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谋求教学质量大面积提升。钦州一中课堂教学改革主要有:
制定科学、可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规则。如2009年初学校制定公布了《钦州市第一中学课堂教学十项基本技巧以及考核标准》,据此抓好课改,规范操作,评价公开。
突出抓好“四类课”研究:一是常规达标课:要求全体教师人人参与,全程落实,组织所有教师开展达标课听、评活动,要求人人过常规达标课关。二是教改研讨课:在上好达标课的基础上,中青年教师全员参与,组织骨干力量开展教改研讨活动。要求课堂教学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标理念,学法指导突出,教学手段运用适宜;教师有针对性地体现课题,围绕课题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课堂作业设计能体现教材编写意图,学生训练扎实;教后进行评课、反思,撰写教学后记。三是示范观摩课:主要在每学期后半段举行。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典型引路,充分利用本校国家级骨干教师、特级教师、自治区骨干教师、钦州市学科带头人等优质教育资源,进行示范、引领,相关学科教师全员观摩、学习、借鉴,力求优势共用,智慧共享。四是青年教师优质课。每学期开学初,各学科组向学校上报课堂教学主题、研究探讨专题等,校学术委员会对课题、课型等实行宏观调控。评价主要依据新课程标准,侧重考量:教师教学有特色,教学设计科学,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上有创新,体现新思想、新理念,学生独立活动不少于30分钟;活动中提供一篇有思考的教学论文,并结合教学实际作一次教学讲座等。
开展课堂观察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落实备课组教研活动,打造学校合作文化。以往的听课、评课,由于听评课者前没有充分准备,也没有与上课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评课时往往缺乏有证据的观点,漫谈式、即席发挥话语过多,评课往往是一些模糊的、空泛的描述。甚至有人把听评课当成任务来做,造
改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全面促进各学段、各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改革后的质量评价机制继续坚持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基本精神,更强调促进合作。即:促使一个班的各科教师,一个学科的各位教师,一个年级的各班教师,一个学校的全体教师,主动协作配合打整体战。主要体现在教学质量考核的四个捆绑上:一是各年级教学质量与毕业班捆绑,以毕业班升学考试成绩来衡量全校的教学质量,来确定全校人平奖金的多少,使全校各年级教师都关注毕业班,支持配合毕业班;二是年级各班成绩与年级总体成绩捆绑;三是一个班的学科教师成绩与本班综合成绩捆绑;四是一个年级的同一学科每个教师的成绩与该科年级总体成绩捆绑。
第三,改变育人模式。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平民本色,精英气质”作为育人目标追求,着力打造钦州一中教育的文化品位,着力探究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凸显钦州一中的教育个性,着力推进以“两纲”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着力推进德育课程化构建,充分利用校本资源,持续开展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教育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为重点的生命教育。同时,注重德育活动性、社会性、拓展性、创新性的融合,用文明的品行,用高雅的品味,用健康的品性,用优秀的品质引导学生去营造健康充实的内心生活,建构坚实、丰富、光明的精神世界;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去引导学生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去对世俗、对功利超越,启迪学生弘扬美好人性、提升高尚人性。使学生有理想,有道德,讲文明,知礼仪,有感恩情怀,有责任意识,有悲天悯人的普世胸襟。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由低到高的跃升,学校办学规模由粗放到精细的渐变,学校办学理念由较为模糊到十分清晰的鲜明。这一切的一切,无一不浸染着绥丰书院120年历史厚积的文化,无一不昭示着钦州一中无畏攀登、豪迈开拓的豪气,无一不彰显出一中人执着奋进,创造超越的锐气,无一不磅礴出一中人刚健豁达,胸怀天下的志气。钦州一中新千年的腾飞,钦州一中新纪元的开创,钦州一中新高度的超越,她带给人们的,应该不只有惊喜,应该不只是数字的裂变,应该不只是简单的图解。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毫无疑问,钦州一中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铺开、纵深推进,使一中人提高了对教育的本质认识,拓宽了对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视界,筑牢了百年树人的根基。在2010年学校工作计划中,一中人向我们表达了这样的睿智:
“一流的办学条件并不代表办学水平的一流;虽然谈教育质量不能不重视升学,但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成为人的事业,我们的教育质量应当超越功利,要着眼于人的和谐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2010年,我们提出新的办学设想:
总的思路:减少办学规模,严格控制班额(每班50人);控制科学规划,稳步渐进地推进各项改革;以校本课程建设为核心和抓手,逐步构建系统的育人模式;以课堂观察活动为载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120周年校庆为契机,全面提升学校的影响力。继续积极倡导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身体力行的实干精神,相濡以沫的团队精神。追求从容淡定的教育心境,求真务实的教育作风,真诚内省的教育品质。”
这是脚踏实地的一中人的远大目标,这是心高九天的一中人的现实追求,这是生无所息的一中人对历史、对人民、对祖国的庄重承诺!
为此,早在2008年,一中人还在为实现六年计划的第二步奋斗之时,就审时度势,极具远见地圈划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学校的线路图:
2008年—2010年为第一阶段(准备、过渡阶段);
2011年—2013年为第二阶段(全面实施、实现阶段)。
校党委书记、校长莫怀荣则是用这种质朴的语言表达一中人的教育理想:
“我们渴望拥有这样的一所学校:孩子们可以舒展地成长,老师们可以幸福地微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一中成为一所有魅力的学校,成为家长和学生神往的学校!”
时间的脚步迈进2010年,钦州一中迎来了建校120华诞。透过120周年校庆的缤纷色彩,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中人的勃勃雄心正在一步步实现,一中人的高远追求正在一步步接近,一中人的脚步正向他们伟大的梦想铿锵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