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人物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6日 点击数: 【字体: 查看评论

前言

为发现在特定时间、特定岗位上作出突出或特殊贡献的教职员工,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表彰他们的行为,宣传他们的事迹,褒扬他们的精神,本着“发现感动、交流共享、积淀文化、树立导向”的目的和原则,我校从20094月起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开展评选“月度人物”活动。

我们每月所评选出的“月度人物”,不一定是最优秀的教职工。但是,他们在当月里,在某一领域或某一个方面有突出的表现或者作出突出的贡献,他们的行为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比如:在学校管理上善于出谋划策,提合理建议,对学校发展起明显促进作用的;在关爱学生方面默默奉献,爱生如子;在教育教学与科研、班级管理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获得重大成果的;在学校、师生员工的安全或利益受到威胁时能挺身而出、顾全大局的(省略号)凡是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和师生的共同利益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都可以参与“月度人物”评选,成为我校的“月度人物”。

由各年级、组推荐,经校长办公会议最终确定,20094月份的月度人物分别是:符政梅、钟威、冯守英、黄  仪、吴春娟、何庆荣,现在利用板报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希望全体教职员工向“月度人物”学习,弘扬“月度人物”的精神,共同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高品质、现代化的学校!

 

 

编织美丽而淡泊的梦

——记高三年级月度人物符政梅

符政梅,高三年级副主任、语文备课组长、班主任,实验班语文教师,在神圣的教师岗位上,她用心编织着教师美丽而淡泊的梦,用行动诠释着一中务实求精的精神。

高三年级的考试次数很多,每次都要在考完试的第二天把成绩准确无误整理出来。在辛苦监考、高强度的评卷之后,等着她的还有整个年级学生盼望着的成绩表。每到这样的日子,她的工作是:把成绩汇总——检查——打印——发到班级校对——收集修改——再打印——装订成册——分发给领导、老师和各班级。在这样的日子里,她没有午睡的时间,午餐只能吃面包。有一次,教务处的领导听到她在电话了给十岁的女儿说:“你自己煮点面条吧,老妈明天给你买好吃的。”那餐,教务处“奖”给她一盒“康师傅”,她乐呵呵地说:领导,以后我会加倍努力!就这样,为了年级的工作,为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及时反馈,她废寝忘食,乐此不疲。

作为班主任,学生对她的评价是:我们看到她那么努力,都不好意思偷懒。是的,作为班主任,她是优秀的,尽管年级的工作,科组的工作占用了她很多时间,但她从不疏忽班里的工作。她那忘我工作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感染了学生,她那积极向上、永不服输的精神激励着她的学生。她所带班的学生精神状态很好,学习风气很浓厚。

她的教师之路,平凡而又充满激情!她,用心编织着教师美丽而淡泊的梦:为了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

点评:这么辛苦为了谁?这么忙碌又是为了谁?高三学生懂得感谢恩师符政梅!

 

 

他的心理装着学生

——记高一年级月度人物钟威

钟威老师,乘着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东风,从彩云之南来到了钦州,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中,决心在这里洒下自己的一片真情和热血,为创造一中美好未来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钟老师敬业爱岗,以校为家,爱生如子,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休息的时间帮助学生辅导数学,免费为学生购买好的数学书籍,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钟老师不但在学习上帮助学生,也经常资助生活困难的学生,总是给学生一种温暖的关怀。记得有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他正在洗衣服,突然接到一个学生的电话说班上有位同学生病要住院,打班主任的手机不通,钟老师二话不说放下手中的衣服,立刻打的赶往医院看望学生,直到班主任到医院安顿好学生才返回家中,而就在当夜,钟老师为了第二天及时讲评周测验数学试卷,他通宵把两个班的试卷改完,第二天照常给学生上课讲评试卷,他的举动感动着每一位学生。

为了使学生的问题能得到及时的解决,老师向学校提了个很好的建议,就是在年级办公室设立一个问题信箱,让学生把需要解答的问题投进信箱,由各科相关老师来帮助他们解答问题。这样既使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得到解决,同时也提高了老师的解题水平,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老师,你那美好的品格,令我们羡慕,你就像那一瓶百事可乐,让我们每天都拥有雪碧心情……”这是学生对他的评价。

点评: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钟威老师因此赢得学生的拥戴!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记初三年级月度人物冯守英  

昔有冯子材,今有冯守英。

18853月,年近古稀的冯子材将军率领士兵浴血奋战,赢得镇南关大捷;

20094月,将要退休的冯守英老师引领学生厉兵秣马,迎接中考的到来!

老师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即便再过1个多月老师就要退休了,但她一天也没有松懈过自己的教学工作。在长期物理教学实践中,她刻苦钻研,精雕细琢,追求上好每一节课,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勤的劳动换来丰硕的成果。连续多年担任毕业班的教学,老师所教班级的成绩都居于市的前列。在刚刚结束的全市模拟考试中,她任教班级的折分领先于同类班级十几分。老师收获的不只是考试的成绩,还有在物理教学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创造的快乐。

令人感动的是,老师对工作的尽责、严谨、细致。在出试题时,由于年纪大了,视力不好,不方便看电脑打印,她便戴着老花镜,伴着深夜的灯光,用辛勤的双手,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抄写着试卷,一份、两份、三份……当同学们拿到试卷时,感动是满满的,因为字里行间凝聚了老师对同学、对学校、对教育那份深沉的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即将退休的老师,如今已桃李满天下。如果说学生像美丽的花朵,老师就像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点评:坚守教育信念,呕心培育英才,冯守英老师的人生因教育而精彩!

 

甘做学生的“孺子牛”

——记初二年级月度人物黄仪老师

黄仪老师,初二年级数学备课组组长,四班班主任。他做了几十年的班主任,工作勤勤恳恳,呕心沥血,从无怨言,真正做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师生中享有较高的威望。

本学期开学以来,黄仪老师的母亲病重,每天都要照顾。早上,中午,晚上,周而复始。她经常处在心痛、焦虑、疲惫的状态中。如果她向学校请辞班主任,也不为过。或者偶尔迟一点到学校,也在情理之中。但她没有一句抱怨,没有请辞,更没有迟到过。最让人感动的是,每天早上和晚上她都提前十几、二十分钟来到教室,管理和辅导学生。年级里每天来得最早的是她,一学期以来从没中断。由于要照顾母亲,又要管理班级和上课,上了年纪的黄老师显得憔悴、疲惫。令人想不到的是,她一到教室,面对学生,她的疲惫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精神抖擞。我们都知道她是强撑住的,谁在这种情形下都会感到很累,何况一个老教师。黄仪老师,真是一头“老黄牛”啊!

黄仪老师,很平凡,倾尽心血,照顾病重的母亲,那是尽了做儿女的孝心;她又一心扑在教育上,关爱和辅导学生,那是尽了为师的责任。她又不平凡,是因为她能坚持每一天做着这样平凡的事情,没有怨言,都是务求做到最好。她用最平凡的事情展现着这不平凡的品质。她的这种品质、精神应该值得每个一中人去学习,也应该成为一中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

点评:自古忠孝难两全,而黄仪老师既尽了“孝”,也尽了“忠”,实在是令人佩服!

 

 

一丝不苟育人才

——初一月度人物吴春娟

吴春娟,初一年级副主任、德育处干事、初一(3)班班主任,语文教师,以深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心灵去教育影响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履行教师的神圣使命。

她根据初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与年级领导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年级从学生到校、上课、自习、清洁、仪容仪表、午晚休等作出具体的要求,并指导、督促、检查学生。至此,初一年级学生的各方面表现很好,特别是课堂纪律、晚自习和午晚休纪律,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

不管什么时候,她都能以学校为重,以学生为重,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努力去完成。何姗老师因为生病住院,学校让吴春娟代她的课,她在担任班主任兼两个班的语文课的繁重工作的情况下,二话不说而乐意接受了这个的任务。一个多月三个班级的语文,她的嗓子沙哑了也没有半点怨言。一天午休,她接到了值日教师的电话,说一位女同学在宿舍被一块突然掉下的玻璃刮伤了脚拇头,鲜血直流,她马上火速赶到学校把那位女同学颜碧凡送到医院包扎伤口;多少个晚上十一点钟后,她还在宿舍校园巡查,处理了一件又一件的突发事件;平时,她主动帮助年轻班主任解决与家长发生的冲突,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尽职尽责。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老师还积极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促进我校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点评:任劳任怨,一丝不苟,严谨治教,是吴春娟老师的写照。

 

位卑未敢忘尽责

——记初中行政教务组月度人物何庆荣

他,初中部体育器材保管员,50多岁,过几年就要退休了。瘦小、朴实的他,日常的工作就是与体育器材打交道,平凡得让人忘记,甚至忘记他是一中大家庭中的一员。他的确平凡得再不平凡了。曾有人笑言,除了体育老师,几乎没人“认识”他。

他,没有教育教学的工作“成绩”,也没有骄人的工作效果,但在420日里的早上,他却“感动一中”的靓丽风景——

当天9时,全校正在进行期中考试。开考后一刻许,在第一教学楼的四楼一个考场,一名初三女学生突然发病,脸色青白,两腿发软,无法继续参加考试,跌跌撞撞地走出教室门口。正在担任机动监考的何庆荣同志见状,弓着腰背着该同学从四楼疾步下楼向校医室一阵小跑……快!快!我们跟在他后面也需一样小跑。看着他矫健的步伐,我们问他,要不要休息一下,他说“不用”,再问“要不要换人背”,回答“我行!”生病学生伏在他瘦小而宽大的背上,感到很温暖,很放心。教室离校医室虽然不远,大约260米,但对于一个上了年纪快退休的人来说,这段路程在这个时候有点“远”了。到校医室后,何庆荣同志把学生慢慢地放到病床上,轻轻盖上被子,与校医交接后,离开了校医室,即刻返回他的工作岗位。

他,虽然瘦小,但这时候他在我们眼里却是那么的高大!

点评:关爱学生,也是学校职工的一份责任,向何庆荣致敬!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收藏]     [打印文章] 作者:     来源:
下一篇:热门文章简讯[ 0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