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校园风光校园视频学校发展领导之窗组织机构校史沿革规章制度
校园新闻公示公告招生招聘周程安排
科研动向课题研究课程设置队伍建设课例展示资源下载教学视频
成绩查询教务快讯资源下载
专题教育德育队伍德育活动学子风采德育课程德育在线心灵驿站爱国主义班主任信息资源库
党员风采支部建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政策文件
法律法规调研文章工会要闻
幼儿园动态领导机构幼儿园简介
资助信息学生会社团联合会一般新闻
龙湾校区龙岗校区
语文工作坊梁小金工作室何萍工作室
宁良敦
一、溯源
1、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是重视德育和志趣高尚的民族,“立德”为我国古代所谓“三不朽”之一。《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立德树人”也几乎是历代教育家共同遵循的理念。
2、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即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必须切实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并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追求。
3、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专章对加强师德的论述。从加强师德建设到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从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到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教育规划纲要不仅对各级各类教师队伍建设提出要求,也对关系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切身利益的诸多问题逐项明确。这是党中央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确定的教师队伍建设方针。也是新的历史起点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举措。
4、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特别是对如何加强德育工作做出了宏观与微观的部署。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无论是到学校考察还是召开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始终心系广大教师,悉心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亲切接见全国优秀教师,给全国教师带来党中央无微不至的关怀,向全社会传递了中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决心。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0年教师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勉励全国广大教师以先进楷模为榜样,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自觉培养高尚师德,不断增强专业素质,全面提高育人水平。
2011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就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提出4条要求,其中之一就是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2011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强调,广大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领人。
2011年5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回信,希望北京大学坚持把支教扶贫的接力棒一届一届传下去,让更多的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努力成长为堪当国家建设重任的栋梁之才。
2011年“六一”儿童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湖北省十堰市柳林幼儿园亲切看望幼儿教师,殷切希望各位老师用更多爱心把孩子们呵护好、培育好,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童年。
由此可见,立德树人,一直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主旋律,一直是回响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心中的时代强音。
二、思考
为了传承人类文明,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我校近几年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石,明确了“谦恭厚重,大气恢弘,平民本色,精英气质”德育目标,要求全校教职员工把教育当作崇高的事业,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2010年学校工作设想明确要求,以办学理念引领德育工作,以校本课程建设为核心和抓手,努力打造一中德育品牌。同时指出,学校所有的岗位工作都是德育工作,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希望德育工作者从社会实践活动入手,开展德育课程化建设,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将德育工作置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中,积极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文化场所。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一中文化特征的德育体系。
2011年学校“十二五”规划指出,坚持德育核心,实现学校德育的跨越发展。对我校如何丰富德育内涵,构建德育课程体系;整合德育资源,拓宽德育渠道;改进德育方法,增进德育实效;加强德育队伍,提升德育能力;创建德育特色,创新德育评价机制等重点德育工作从内涵和外延作了深度阐发及广度说明。
首先是强化德育地位,明晰德育思路。确立德育在学校管理中的统领地位,推行全员德育、全程德育、全方位德育。着力完善更人性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学生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构建学生主动发展的班级文化与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作用,逐步形成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参与、自主评价的民主型管理模式。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氛围。
其次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一中德育体系。即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政治方向教育;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线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为内容的养成教育;以父母情、同学情、师生情、民族情为内容的情感教育;以行为规范、文明修养、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公民道德教育。
第三是努力构建一中特色的德育课程。以“生命·实践·和谐”为德育工作理念,探索“与德育情境共栖”、“与亲身体验共振”、“与自主选择共生”的德育工作方略,结合一中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灵活整合学校空间、环境等各种德育资源,设置德育课程系列(包括:爱国教育、集体教育、立志教育、礼仪教育、情感教育、挫折教育、诚信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充分体现德育的渗透性和全时空性的特点。
第四是要求拓展德育形式,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塑造一中学生。致力塑造学生形象,提高学生品味,让学生体验成功与快乐。强化学生自主管理。成立多种学生社团,设置校园专题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展示的平台。着力学生领袖的培养,树立培养学生领袖的意识,加大班团干部的培养的力度,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途径,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估机制。
三、实践
(一)全方位开展师德建设工作。
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卓有成效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第一,倾力打造立“师德”工程。“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即“师魂”。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同时,它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又不是一般的职业道德,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与创造性特点决定了师德不同于一般道德的特殊性。教育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教师的职责在于通过言传身教,培育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的人才。在学生心目中,教师被视为社会的典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把教育当作崇高的事业,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第二,全力厚实拓宽“师爱”平台。师德的核心是师爱。“师爱”,一是教师对自身事业的爱;二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以自己的生命维系自己热爱的事业,把自己整个身心付给教育对象,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才会有强烈的事业心,才能奠定教育成功的基矗
第三,强力整顿“师风”。师爱必然表现为“师风”。所谓师风,即教育作风。现代教育倡导教育民主作风。教育民主作风的基本原则是承认师生人格平等,强调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懂得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为此,学校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与学生作平等切磋交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吸取学生的有益思想;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虚心向学生的长处学习;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灵世界,熟悉学生心理,学会用“心”与学生作平等对话,以达到师生的彼此真情理解。这是育人的根本保证和基本途径。
第四,努力培育教师人格。师德基于教师的人格,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体现。教师的崇高人格首先体现为爱岗敬业的崇高思想境界。爱岗敬业首先是一种奉献社会、奉献人生的执著信念;其次是一种刻苦拼搏、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顽强精神;又是一种勤奋务实、积极主动、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用陶行知先生当年的话来说,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无畏精神。
具体地说,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其爱岗敬业的人格精神尤其体现为严谨的教风和科学精神。古人云:“人之情,心服于德而不服于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关系到教师的整体形象。教师在课堂上每讲一句话,每一投足、一举手,每一个脸部表情,都能体现出其思想作风、道德涵养及对学生的基本态度。严谨的教风,是培育学生优良学风的先决条件。而严谨的科学精神,指教师的讲课内容富有时代气息,追踪学科前沿,体现出治学的严谨性。有了崇高的人格,确立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同时又能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才能践履胡锦涛总书记要求的“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奉献教育,建功立业。
(二)全力把学校德育目标落到实处
1、用丰富多样的活动载体去感悟
我校德育工作坚持以活动为中心,开展系列有序的德育主题活动,合力打造学校德育主题活动品牌。主要活动有:
【三月】植树节。开展植树造林、绿化校园、美化教室宿舍、绿意空间创设等主题德育活动。
【四月】读书节。引导学生走进阅览室、图书馆,走进中华经典,开展专题性阅读、鉴赏、、诵读、评价等活动,把书香校园建设落到实处。
【五月】唱红歌比赛及成人礼活动。以红歌励志弘文,用成人礼感恩立德。
【九月】组织教师节尊师活动,让学生感恩师长,立志成才,报效国家。
【十月】科技节,开展科学普及与创新系列活动,培育学生科学精神。
【十一、十二月】举行校庆文化艺术节。精心组织五大主题活动:
(1)“唇枪舌剑”辩论赛。
(2)“音乐盛宴”世界名曲合唱比赛。
(3)“青春飞扬”演讲比赛。
(4)“梦想年华”诗歌朗诵大赛。
(5)“书写经典”书法比赛。
2、用阅读经典去化育
把书香校园建设落到实处,引导学生走进阅览室、图书馆,扎实开展阅读经典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由语文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联手组织、指导学生开展专题性经典阅读活动。如2011年秋季学期要求阅读《论语》或《傅雷家书》。对学生的阅读成效进行量化检验:(1)宣讲读书心得;(2)撰写阅读感悟征文。让学生充分感受经典道德之美、情感之真、境界之高,把书香校园建设工作做实、做细、做活。
3、用校园故事去感化
用校园真实的故事,正面感化,弘扬真诚、善良、质朴、正直、勤奋、大度、宽容、谦敬等美德,发掘成功学生的底蕴,激活学生成功欲望,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如2011秋季学期主要收集四大类主题故事,即勤奋、刻苦、宽容、礼让。要求各班在每月18日前将本班感人故事(电子文本发德育处信箱:)统一交年级,由年级上交德育处。对学生及教师的参与均作出科学评价。
4、用系列教育去引导
主要教育内容有:
(1)文明礼仪规范养成教育(9月)
(2)道德理想教育(10月)
(3)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教育(11月)
(4)“五爱”主题教育(12月)
育人之道,德字为先。今天,在社会大变革的现实情境下, “立德树人”显得格外迫切。爱因斯坦曾经在名篇《培育独立思考的教育》中谆谆告诫:“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这话是对受教育者说的,更是对教育工作者说的,这样的观点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积极实践。
宁良敦
2011年9月